我的购物车

快速报价可来图加工
购物车0

最新加入的商品

您的购物车中暂无商品,赶快选择心爱的商品吧!
扫描

气体渗碳工艺守则

2015-06-07 浏览量 1540

钢的气体渗碳,目的在于提高零件表面的含碳量,再经淬火后,使其表面有高的耐磨性与高的疲劳强度,而中心则有高的韧性和抗冲击性能。

(一) 开炉前的准备工作

1. 检查提升炉盖机构动作是否正常,然后将炉盖放在一边用耐火砖搁起,以免主轴弯曲。

2. 检查油压起动装置中的油量,如不足则加2#锭子油。主轴与轴承[轴承:轴承(“Bearing”,日本人称“轴受”)是在机械传动过程中起固定和减小载荷摩擦系数的部件。也可以说,当其它机件在轴上彼此产生相对运动时,用来降低动力传递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和保持轴中心位置固定的机件。]部分每开炉前加油一次。

3. 检查控仪表工作是否正常,如不正常应通知校温人员,校正换新记录纸。在记录纸上记明开炉日期及炉内零件名称及件号。

4. 检查渗碳剂是否够用,如不足应注满,并检查管道是否畅通。

5. 检查行车吊挂工具是否有损坏,如有损坏应进行检修。

6. 工件表面是否清洁,不渗碳处是否留有去碳层或采取了防渗措施

7. 工件装框是否合适,气流在工件之间能否畅通

8. 工件装框应考虑减少变形。

9. 每炉零件应附上一个渗碳试棒,以便出炉时检查。

10. 压紧炉盖开炉,650℃起动风扇。

(二) 气体渗碳工艺过程:

1. 渗碳层深度和时间的关系见表1
*δmm不考虑加工余量。在实际工作中应将图纸要求之δ+加工余量

渗碳层(δ)mm

允许范围(mm

保温时间(h

0.3

0.2-0.4

1

0.5

0.4-0.7

3

0.9

0.8-1.0

5

1.2

1-1.4

6

1.6

1.4-1.8

8.5

2. 装炉时注意:

a) 装炉温度900

b) 装炉时动作要迅速,压紧炉盖后要检查炉内有无漏气。

c) 炉温到达工艺后0.5-1h<视装炉量而定>放入2-3根试样以便渗碳过程中抽检。

3. 渗碳过程的控制:

a) 工艺过程曲线如图所示:

阶 段

升 温

保 温

降 温

设备功率

60

90

60

90

60

90

渗 剂

滴数/分钟

煤 油

40-60

70-90

110-130

160-180

60-80

90-100

煤 油

酒 精

酒 精140-160

酒 精60-80

煤 油100-120

酒 精140-160

b) 渗剂种类及滴量见表2

c)
此表仅供参考,在生产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调整。

d) 在炉子按正常工件规范工作20分钟以后,检查炉膛内压力,应达25mm水柱,并在此压力下检查炉膛是否有漏气。

e) 在渗炭过程中应将排气管点燃,根据火焰颜色来判断炉内工作情况,一般火焰长度80-150mm

f) 在渗碳过程停止前0.5-1小时抽取最后一个试棒检查渗碳层深度以决定最后保温时间。

4. 出炉
炉温降至750-650时,即可出炉,出炉后将零件吊在垫板上随渗碳筐一起空冷。

(三)、 质量检查

1. 将炉内试棒送金相检验,其深度应在工艺规定之范围内。深度超差20%范围内的只作次品回用处理。

2. 金相组织:过共析层中的渗碳体应没有明显网状态化物,心部晶粒度小于6-8级。

3. 硬度:渗碳后零件硬度应低于HRC30,超出规定者应进行高温回火。

4. 渗碳后弯曲超差者应按工艺卡要求进行校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