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工程:工厂布置
2015-01-08
浏览量 2801
工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对工厂的房屋建筑﹑设备﹑装置﹑厂内的物流﹑人流﹑能源流﹑信息流等所作的有机组合和合理配置。良好的工厂布置能使整个生產系统安全﹑地运行﹐并为工厂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创造条件。工厂布置包括工厂总体布置(或称厂区布置)和车间布置两部分。其主要工作内容是﹕对外部条件﹑生產工艺和物流进行分析﹐划分各生產﹑辅助﹑动力和仓库等区段﹐并分配所需面积。确定物流和人流的路线和出入口﹐选择物料搬运的方法和设备。对建筑物﹑设备﹑管线﹑材料场地﹑运输线路等进行平面定位和竖向布置﹐并绘製出布置图。根据劳动卫生和生產安全要求﹐配置各种环境保护和绿化美化设施。
工厂布置的原则 机械工厂由若干生產车间(如铸造﹑锻造﹑备料﹑衝压焊接﹑机械加工﹑热处理﹑装配等)﹑辅助车间(如工具﹑机修等)﹑动力设施(如锅炉房﹑煤气站﹑压缩空气站等)和科研测试﹑库房﹑堆料场﹑行政福利等设施组成。这些单位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组合在大型联合厂房内。工厂布置要求达到﹕生產流程合理衔接﹐物料搬运线路流畅短捷﹔生產车间﹑辅助车间﹑生活建筑和其他设施的组合与配置﹐便於生產管理﹐便於职工的劳动和休息﹔在合理布置的基础上儘量节约用地和减少土石方工程量﹔符合工厂建设规划和发展要求﹔符合环境保护﹑卫生﹑绿化﹑抗震﹑防火﹑安全等国家规范﹔空间布置能表现良好的建筑艺术格局。工厂布置应有利於缩短建设週期﹐节约建设投资﹐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费用﹐提高產品质量﹐方便职工生活﹐从而取得最大限度的经济效果。
车间布置的形式 机械工厂生產车间的布置形式取决於车间的加工对象和生產批量以及工艺流程(见大量生產技术﹑工厂生產自动化)。车间的机床布置通常採用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按机床类型布置﹐即把同类型机床分别集中配置﹐有利於充分发挥设备和工人的负荷。但这种方式会增加工序间的联繫和管理的复杂性﹐适合单件小批的生產类型。另一种布置方式是按加工对象工艺过程的次序配置机床﹐形成一条封闭的生產线﹐有利於提高工作效率和生產管理﹐适用於加工对象稳定且成批和大量生產的类型。对於中﹑小批量的生產车间﹐也可以按零件的几何形状特徵和加工性质进行分类编组﹐并据此将有关机床组成机床组﹐採用成组技术进行加工。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迅速变化和產品的不断更新﹐採用柔性生產线和大跨度﹑大柱距﹑不间隔的厂房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