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工程:劳动保护
2015-01-31
浏览量 2803
国家和单位为保护劳动者在劳动生產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所採取的立法和组织﹑技术措施的总称。
在中国﹐按照劳动保护立法﹐各级政府机关﹑经济部门﹑企业单位及其管理人员﹐都必须採取各种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为劳动者建立安全﹑卫生﹑舒适的劳动条件﹔预防和消除劳动过程中的伤亡事故﹑职业中毒和职业病的发生﹔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持和提高劳动者持久的劳动能力﹐避免社会劳动力和物质财富的不应有的损失。
基本任务 不断改善劳动条件﹐使不安全的﹑有害健康的作业安全化﹑无害化﹐使繁重的体力劳动机械化﹑自动化﹐实现安全生產和文明生產。规定法定工时和休假制度﹐限制加班加点﹐保证劳动者有适当的休息时间和休假日数。根据妇女劳动者生理特点﹐实行特殊保护。
组织措施 制定和完善劳动保护法规和规章制度。例如﹐从机关﹑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到管理人员和劳动者个人在劳动保护工作上的职权和责任的规定﹔劳动安全和劳动卫生的技术标準和现场作业规程﹔关於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统计和报告的规定﹔工时和休假制度﹔妇女劳动特殊保护的规定等。设置劳动保护国家监察员﹐负责监督检查单位和个人执行劳动保护规章制度和安全卫生技术标準﹑作业规程的情况。同时﹐在企业事业单位的班组(或车间)一级建立劳动保护员网﹐对本单位的劳动保护工作实行群眾监督。加强劳动保护科学研究﹐为制定劳动保护法规和安全卫生技术标準提供科学依据﹐为採用新技术新设备拟定相应的劳动保护技术措施﹐研製监测仪器设备。开展劳动保护宣传教育。包括在大专院校设置劳动保护专业﹐培养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培训生產管理人员和劳动保护专职人员﹔对特殊工种工人实行专业训练和考试发证制度﹔利用电影﹑电视﹑广播﹑报刊﹑展览等形式普及劳动保护理论和技术知识。
技术措施 主要包括﹕对由於物理﹑化学等因素可能突然发生的不安全因素﹐对由於机械性的伤害﹐包括机械传动部分的设备和工具引起的砸﹑割等伤害﹐对由於高空坠落引起的伤害﹐对由於从事有毒有害的作业而引致的伤害等所採取的相应预防性技术对策和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