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工程:标準化
2015-03-24
浏览量 2817
制订﹑贯彻和推广应用标準的活动过程。标準是对科学技术和经济领域中某些多次重复的事物给於公认的统一规定。标準的制订必须以科技成果和实践经验为基础﹐经有关各方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并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準则。标準随著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而不断更新。
发展过程 远古时代﹐人类在重复製造各种劳动工具的过程中逐渐產生的工具定型化倾向﹐是标準化思想的萌芽。随著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生產力的提高﹐出现了计量器具和计量单位并逐步统一。中国秦代曾以政令形式对文字﹑货币﹑计量器具﹑兵器和车辆的轮距等作出全国性的统一﹐促进了当时经济文化的发展。北宋时期毕昇首创的活字印刷术﹐已蕴含著现代标準化的一些方法和原理。18世纪末﹐标準化进入新兴的工业领域。1793年美国的E.惠特尼製造了零部件可以互换的步枪。他用模板铣削和研磨不规则的几何形状﹐并用样板检验﹐保证了零部件的互换性和通用性﹐开创了大规模的互换性生產。泰勒﹐F.W.在19世纪末推行标準操作法(见泰勒制)﹐把标準化应用於企业生產作业管理。20世纪初﹐标準化开始进入有组织活动的歷史阶段。1901年英国成立工程标準委员会。1906年成立的国际电工委员会﹐是最早的国际性的标準化组织。1926年成立国际标準化协会(ISA)﹐1947年演变成为国际标準化组织 (ISO)。中国於1957年加入国际电工委员会﹐1978年加入国际标準化组织。
现代标準化内容日益丰富并趋於系统化﹐如產品质量﹑环境保护﹑安全卫生﹑能源与节能﹑人-机系统﹑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标準化得到重视和发展。在开展国际贸易和国际技术协作中﹐国际标準的重要性日益引起各国重视。
作用 标準化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为实行科学管理奠定基础﹐为保证產品质量提供依据﹔为全面节省人力﹑物力﹐合理利用资源和提高经济效益创造条件﹔有利於合理简化產品的品种规格﹐加快品种的发展﹔有利於加强相互理解﹐消除国际贸易的技术障碍﹐促进贸易发展﹔具有保障人身安全﹐改善环境卫生﹐以及保护消费者利益和全社会利益的功能﹔有利於促进科研新成果的迅速推广和利用﹐从而加速科学技术进步。
分级 中国标準根据其适用范围分为国家标準﹑专业标準﹑企业标準三级﹐下级标準不得与上级标準相抵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