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购物车

快速报价可来图加工
购物车0

最新加入的商品

您的购物车中暂无商品,赶快选择心爱的商品吧!
扫描

时代互联网之争,中美谁才是造梦机器?

2015-11-03 浏览量 954


时代互联网之争,中美谁才是造梦机器?

第八届中美互联网论坛的帷幕尚未拉开,那张价值2.3万亿美元的合照就在网上疯传了,类似的高端商业活动尽管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放在变幻莫测的全球化大背景下,特别是中国领导人访美的历史时刻,难免让人浮想联翩,而置身其中的互联网大佬们更是做足了功课。

算是半个中国女婿的札克伯格羞涩的秀起了中文,首富盖茨的科技大宅敞开了大门,周鸿祎执着的向智能手机鼻祖苹果CEO班门弄斧,而马云、马化腾、杨元庆也与库克、特拉维斯·卡兰尼克谈得起劲,惹得亚马逊的贝索斯也兴趣盎然的加入其中,未能与会的华为虽然早籍余承东之口宣示了“华为不是互联网公司”的傲娇,但还是通过微信段子手的努力,秀了一把存在感,作为高潮一幕的是滴滴的程维和领英的沈博阳终于“领证”了,加上此前落地的对Lyft的投资,中美互联网的整合在镁光灯下大佬们频频摆出的POSE之外终于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在这样的盛会中,旁观者也很容易找到兴奋的观察点。比如从市值(估值)看,美方11家公司合计19347亿美元,是中方14家公司的4倍,但没人敢于忽视中国互联网的潜力,中美互联网巨头的市值(估值)几乎与金砖四国之一的巴西GDP持平,相当于世界第八大经济体,而放眼欧洲和日本还没有与之匹敌的互联网力量,不过在趣闻和数据之外,人们更关心的是狂飙突进的中美互联网产业的竞合会呈现出怎样的态势。

抛开复杂的商业竞争,对中美互联网产业来说至少有两点趋势是显而易见的,

一、兼济天下VS独善其身

全球互联网产业虽然存在着一些物理隔绝和人为阻碍,但融合和渗透是大势所趋,未来一定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垄断和封闭不应是互联网的归宿。在阿里上市之初,马云在访谈中曾经披露过电商全球化的构想,可能的手段包括并购,但时至今日,天猫和淘宝的收入仍然几乎全部来自中国市场,京东也如是,而无论是亚马逊还是易趣都是全球化的。

未来中国将拥有10亿网民,贡献了全球10大互联网公司中的4家,但在金融风暴中阿里的股价却未能经受住考验,显示出收入和市场过度单一的高风险,未来的中国电商不能再死保国内市场,而要兼济天下,就像刘强东在这次中美互联网论坛上的发言,中国互联网要为全球创造价值。反观美国的互联网公司,因为从一开始就以全球化为目标,反而不存在此类问题,亚马逊要做的是深刻了解中国消费者,而易趣则要从失败中汲取教训。

二、互联网VS实体经济

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人口红利,廉价、充足和高水平的劳动力保证了互联网服务的快速和,推动了中国电商和O2O的篷勃兴起,但它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则不被看好,很多人认为互联网正与高企的商业地产一起成为压垮中国零售业态的最后一根稻草,美国的情况相反,由于线下渠道结构合理,竞争充分,美国电商和零售实体高度融合,取长补短,并没有互相控制台的恶性竞争,而诸如黑色星期五这样传统零售的狂欢仍然热度十足,这似乎是一种正向促进的典型关系。

事实上,中美互联网经过之前的快速发展之后正在逐渐并轨,随着商业地产价格回归理性,以及新一代年轻人对低水平重复劳动的兴趣减弱,中国电商依赖价格战和快速物流建立起来的消费体验正在向品质服务过度,加上传统企业电商化的崛起,将使电商和实体加速融为一体,这已经为美国的经验证实,在美国十大电商中有七家是传统企业。

至于中美互联网巨头会如何搏奕,我们不妨略做猜想。

1、有竞合,更有你死我活

巴顿将军曾经对士兵说过:战争不是靠你们为国捐躯赢得的,而是靠让你们的苦逼对手为国捐躯赢得的!中美互联网有合作,必然也有竞争,有时甚至是你死我活。

我们都知道札克伯格废寝忘食的学习中文并不是为了一展语言天赋,除了谷歌的“自暴自弃”,大多数美国互联网公司特别是社交媒体仍然对中国市场寄予厚望,很难想象一旦那扇对facebook和twitter关闭了许久的大门完全打开,会对中国社交媒体释放出怎样狂野的冲击力。比尔盖茨开放他的科技豪宅并对中国经济不吝赞美,除了洞察世情,更有突破政策采购市场的现实希望。中国互联网公司则越来越融入美国市场,滴滴对Lyft的投资可视为一种全新的竞争策略,它与领英的合作则将推动顺风车业务与高端职场社交属性的兼容。

2、互联网是造梦机器,中国梦VS美国梦是新常态

互联网将是21世纪中国梦和美国梦的新擂台,进入全民创业时代的中国互联网正爆发出远超过当年硅谷奇迹的生命力,这让新旧体制切换之下的中国经济创造了太多的赚钱机会,不过在创新红利透支之后,中美两个最发达的互联网经济体最终还是要殊途同归,这并不像滴滴程维估计得那样乐观—中国互联网比美国更有活力,事实上,当我们熟悉的这一代互联网寡头完成原始积累之后,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就只能是靠体系化的技术积累和商业模式上的创新。

中美互联网虽然所处的环境和发展阶段不同,但仍有共同的基因:
1、成败是相对的,唯有创新永存
2、有所得必有所失

无论中美互联网有多少不同,成功的真谛无非还是马云的那句名言: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