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8 浏览量 1841
滚珠丝杆副在各类设备上使用时,由于负荷不同,受力大小不同,丝杆工作时常承受弯曲、扭转、疲劳和冲击,同时在转动部位承受较强的摩擦力,所以其主要的损坏形式是磨损和疲劳失效。因此丝杆在设计、制造时,必须具备高强韧度、高表面硬度和耐磨性以及高的尺寸稳定性等内在性能要求。特别是大型滚珠丝杆( 直径≥80 mm) ,由于使用时承受的负荷较大( 动、静负荷可达近1000kN) ,因此在强韧度、表面硬度和耐磨性等方面要求就更高。目前,国内各制造企业普遍选用GCr15 钢材,在经过球化退火处理或调质处理等预先热处理后,进行表面感应淬火热处理,以满足滚珠丝杆内在的性能要求。
目前,大型滚珠丝杆一般采用中频感应淬火。在生产中,经常会发现经过中频淬火( 回火) 的丝杆经磨削螺纹后,经磁力探伤检查,常在螺纹滚道的圆弧上出现轴向的或网状的裂纹,甚至在磨削螺纹过程中仅凭肉眼就可发现,从而造成丝杆的报废。这不仅给企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而且由于造成该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给企业生产一线操作者带来较大的压力。笔者长期从事滚珠丝杆热处理的技术工作,通过对大量磨削裂纹大丝杆的失效分析和过程追溯,总结了造成这类裂纹的原因和控制措施,并通过批量生产获得了有效性确认。
一、丝杆中频淬火后磨削裂纹的原因分析
1. 原材料不良
主要表现为GCr15 材料的网状碳化物级别超差或球化退火组织不合格( 有片状珠光体) 。通过对裂纹丝杆碳化物的不均匀性分析、显微组织分析,出现网状碳化物级别超差或球化退火组织不合格丝杆约占总数的40 % 。碳化物不均匀性造成丝杆表面感应淬火后存在表面硬度和内应力分布不均,碳化物较集中的部位其内应力也较集中。在丝杆磨削时,由于该部位内应力超过材料的屈服强度,就会产生磨削裂纹。片状珠光体存在,则造成丝杆表面感应淬火后晶粒粗大,降低钢材的屈服强度,丝杆磨削时在内应力超过材料的屈服强度部位产生磨削裂纹。
2. 丝杆中频淬火热处理不
主要表现为淬火温度偏高或回火不足。通过分析、统计,由此造成丝杆磨削裂纹的丝杆约占总数的20 % ~30 % 。
大型滚珠丝杆中频淬火时,中频输出功率偏高,淬火速度过慢,都可能使丝杆淬火时的温度偏高,丝杆淬火后的马氏体组织级别偏上限( 马氏体5 级) ,甚至可能超标( 马氏体≥5 级) 。粗大的马氏体组织会降低钢材40 %。丝杆磨削时的工艺参数不规范,磨削时产生的磨削热量在丝杆表面造成“二次回火”。更有甚者,磨削热量甚至使丝杆表面的温度升高达到丝杆材料的“淬火温度”,在磨削液的冷却作用下,丝杆表面形成“二次淬火”,造成表面晶粒粗大,降低钢材的屈服强度,引起丝杆表面出现裂纹。大型滚珠丝杆淬火后,淬硬层较深,内应力( 包括热应力和组织转变应力) 较大,回火不足( 回火温度低或回火时间短) ,丝杆淬火时形成的内应力消除不完全。丝杆淬火、回火后,内部的残余内应力与磨削时产生的磨削应力相叠加,当叠加后的应力超过钢材的屈服强度时,就会在丝杆表面形成裂纹。
3. 丝杆磨削时的工艺参数不规范该原因造成磨削裂纹的丝杆约占总数的30 % ~40 %。丝杆磨削时的工艺参数不规范, 磨削时产生的磨削热量在丝杆表面造成“二次回火”。更有甚者, 磨削热量甚至使丝杆表面的温度升高达到丝杆材料的“淬火温度”, 在磨削液的冷却作用下, 丝杆表面形成“二次淬火”, 造成表面晶粒粗大, 降低钢材的屈服强度, 引起丝杆表面出现裂纹。
二、控制措施
1. 原材料的碳化物不均匀性和球化退火组织控制
目前,国内GCr15 材料采购参照GB/ T18254 —2002《高碳铬轴承钢》执行。标准5. 10. 1 对碳化物不均匀性规定:对直径大于60 ~120mm 的球化退火钢材的碳化物网状不得大于3 级;对直径大于120mm 的球化退火钢材的碳化物网状由供需双方协议规定。标准5. 9. 2 对球化退火组织规定:≤60mm 的球化退火圆钢、盘条,所有尺寸的钢管的球化退火显微组织合格级别为2 ~4级;> 60mm 的球化退火钢材的显微组织由供需双方协议规定。
在实际生产中,由于钢厂批量生产量较大,存在少量碳化物不均匀性超差的钢材,> 60mm 的球化退火钢材的显微组织也很难完全达到。
安昂自营
安昂自营
安昂自营
安昂自营
安昂自营
安昂自营
轧制丝杆 标准螺帽型 轴径15 导程5/10/2(精度等级C7/C10)
安昂自营
安昂自营
轧制丝杠 块状螺帽型 轴径20 导程5/10(精度等级C10)
安昂自营
轧制丝杠 块状螺帽型 轴径25 导程5/10(精度等级C10)
安昂自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