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程控制器的产生
可编程控制器的产生:可编程控制器简称PC,它经历了可编程序矩阵控制器PMC、可编程序顺序控制器PSC、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PLC和可编程序控制器PC几个不同时期。为与个人计算机(PC)相区别,现在仍然沿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这个老名字。
1987年国际电工委员会颁布的PLC标准草案中对PLC做了如下定义:
“PLC是一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它采用可以编制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运算、计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能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PLC及其有关的外围设备都应该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展其功能的原则而设计。”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产生于1969年。60年代末期,当时美国的汽车制造工业非常发达,竞争也十分激烈。各生产厂家为适应市场需求不断更新汽车型号,这必然要求相应的加工生产 线亦随之改变,整个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也就必须重新设计和配置。这样不但造成设备的极大浪费,而且新系统的接线也十分费时。在这种情况下,仍采用继电器控制就显得有过多的不足。正是从汽车制造业开始了对传统继电器控制的挑战。1968年美国GeneralMotors公司, 为了适应产品品种的不断更新、减少更换控制系统的费用与周期,要求制造商为其装配线提供一种新型的通用程序控制器,并提出10 项招标指标:
1) 输入可以是交流115V;
2)体积小于继电器控制柜;
3)可靠性高于继电器控制柜;
4)维护方便,最好是插件式;
5)可将数据直接送入管理计算机;
6)编程简单,可在现场修改程序;
7)在成本上可与继电器控制柜竞争;
8)在扩展时,原系统只需很小变更;
9)用户程序存贮器容量至少能扩展到4K;
10)输出为交流115V、2A以上,能直接驱动电磁阀等;
可编程控制器的特点
1.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
2.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
3.易学易用,深受工程技术人员欢迎
4.硬件配套齐全,功能完善,适用性强
5.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工作量小,维护方便,容易改造